目前全国共8个国家级新区未来五金加工行业环保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分别是:浦上海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成立、贵州贵安新区成立。其中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系行政区未来五金加工行业环保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设立区委区政府未来五金加工行业环保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员会。 1.上海浦东新区浦东新区是上海的一个市辖区,浦东南面与奉贤、闵行两区接壤,西面与徐汇、黄浦、虹口、杨浦、宝山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隔长江相望。全区面积1429.67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518.72万人,是上海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2009年5月,原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市第二大的行政区。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国函[1992]145号)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以及中心城区杨浦、黄浦、南市的浦东部分。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定位及目标: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千亿国际唯一平台千亿官网、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2012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92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8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20.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76.27亿元。工业2012年,新区工业产销率99.3%,保持总体平衡。34个工
浦东国际机场[12]业行业大类中,仅有5个行业产销率低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有16个行业产销率低于上年。其中,酒、饮料制造业下降4.9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6.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下降2.9个百分点,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9个百分点。全年工业销售产值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0.2%,低于生产增幅0.9个百分点。[13]建筑业2012年,浦东新区建筑管理部门受理报建项目305个。核发施工许可证389件。办理设计发包245个标段、勘察发包192个标段、施工发包648个标段、监理发包224个标段。办理建筑业企业资质三级升二级3家、新办55家、增项14家、重新核定1家、变更110家。实施建筑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1.12万人,发放安全培训合格证书1.05万张。办理登记备案各类合同4703个。完成设计文件审查项目100个,总建筑面积597.08万平方米。实施行政处罚208件,罚款金额480.704万元。[14]航运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并正式运行,航运金融服务方面的先行先试取得重大进展。外高桥港和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9.50万标箱,同比增长17.3%,推动上海港成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浦东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322.12万吨,同比增长26.7%。新型贸易主体加快集聚,电子商务商品交易额达到3000亿元,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6] 2.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是中国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类似于上海自贸区,政策甚至超过上海自贸区。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人口263万人,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经过天津市10余年自主发展后,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目前,滨海新区正在进行总投资超过1.5万亿元的“十大战役”工程建设。2013年,滨海新区gdp达到8020.4亿元,人均GDP达到31万元人民币,约合5万美元。1994年3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的基础上,把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天津港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几个区域的资源整合起来发展,组建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通过,滨海新区性质终于尘埃落定。2010年1月11日,滨海新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定位及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千亿国际唯一平台千亿官网。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四的天津港,2013年吞吐量达到5亿吨[1],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开放改革一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经验。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各方面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有了一个基本框架,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二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京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是我国北方大陆桥的重要出海口,是京津冀都市圈的海上门户,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促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有效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关键是要促进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开放条件优越,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天津滨海新区的开放开发,必将带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从而促进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四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入世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并将受到世贸规则的约束,原来特区和开发区等实施的一些优惠政策将逐步淡出。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未来五金加工行业环保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措施,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扩大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竞争空前加剧。因此,在新形势下,坚持高起点和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路。五是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发挥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特有的优势。滨海区位条件良好,交通设施健全,土地资源相对充足,近海油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同时,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特大城市,发展的潜力巨大。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进一步发挥天津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拓宽发展的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水平。2013年,滨海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020.4亿元,同比增长17.5%,比2009年增长1.1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和13%;新增就业12万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6]现代制造业优势明显。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化工、现代冶金、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八大主导产业总产值9168亿元,占工业总量的86%。其中,石油和化工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电子信息等三个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300万吨造船等引擎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辆,无缝钢管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手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到17%,未来
天津滨海CBD(18张)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世界级石化基地。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等50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0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6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6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6家。组织实施了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开放层次不断提升。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我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之一,10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超过350亿美元。 3.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范围涵盖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三个行政区的部分区域。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定位及目标:依托重庆及周边省份,服务西南,辐射中西部。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央赋予重庆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等,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位置划分: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2010年6月,两江新区成立暨动员大会召开溯源: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问题。2010年6月18日,适逢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此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在香港发布《2012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经济新区排行榜》中重庆两江新区排名第3,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挂牌成立,北部新区管辖礼嘉、人和、鸳鸯、大竹林、天宫殿、翠云6个街道,面积1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0万。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面积6.00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分为两个地块。其中地块一面积1.0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七社,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一社,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九社;地块二面积1.33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八社,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六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黎家村十六社,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七社。工业园区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园区:位于两江新区东部,是两江新区成立后首次多区联动建设新区的试点,对今后新区建设具有示范意义。该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78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和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两大功能区。其中,龙石先进工业区规划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区内将重点打造国家级重大电力装备基地风电发电机组系统集成,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及配套零部件制造;布局薄膜光伏产业集群,制造核电零部件,适时发展主装备和相关输配电设备;打造船舶制造基地,重点发展不锈钢化学船舶,液化石油及天然气船、中高档游艇等特种船舶及动力配套产品。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规划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计划打造西部最重要的水铁联运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以及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主要承接地。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8五大产业编辑两江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并叠加[1]重庆及西部的优惠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外贸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位置两江新区发展的产业模式将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并设立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基地。但如何布局产值上万亿的产业,一直是“两江新区”规划中的难题。 重庆已决定在“两江新区”规划石船万亿级工业基地,当地发展空间广阔、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和环保优势突出,适合布局大型工业,但详细规划还处于保密阶段。另一块颇具竞争的项目,是直升机整机制造基地。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重庆在航空航天关键零部件生产规模非常小,但在下一步规划中,重庆将力求形成直升飞机整机的配套能力,打造直升飞机制造基地。” 这个飞机制造基地,亦将布局于两江新区。世界500强的中国新战略重庆两江新区正成为内陆开放新引擎,世界500强企业布局中国的新战略。近百家世界500强聚集两江新区寻求发展机遇,40余家企业与两江新区签订44个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达到737亿元。此次集中签约的44个项目中,外资项目达到37个,外资项目占比达到84.1%。这些外资项目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总投资达到64亿美元,占签约总量的55.6%。其中,投资11亿美元的德国蒂森克虏伯汽车板项目,投资8亿美元的台联电欣兴项目,投资3亿美元的美国GE电器项目;投资2亿美元的墨西哥尼玛克汽车配套项目,是具有代表性的外资项目。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商务官黄克强表示:往西部发展是通用电气公司正在中国进行的战略,重庆两江新区发展潜力巨大,通用电气很看好两江新区这个市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纷至沓来,将投资的战略目光转向重庆,将中国或内陆的总部落户两江新区已渐成世界500强投资中国新趋势。重庆市外经贸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有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重庆投资,自2010年6月新区成立一年来新增500强企业总数几乎翻了一倍,已超过110家。2011年上半年,两江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达13.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6%。 截止2011年6月,两江新区正在打造的8大产业集群包括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直升机及航空基地、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总规模达1.5万亿。这批签约项目与两江新区的8大产业集群实现了高度契合,对新区完善产业链条,汇聚全球优势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开放度意义重大。 4.浙江舟山群岛新区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函(2011)77号),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定位及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舟山群岛新区将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舟山拥有渔业、港口、旅游三大优势。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保存完好的海岛自然景色,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现已开辟的二个国家级和二个省级旅游风景区,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139万人次。耕地总面积1.9万公顷,其中水田1.19万公顷,旱地0.71万公顷。林地总面积5.59万公顷。[1]舟山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舟山市行政中心从国家全局来看:中国内陆地区大,各种开发区模式多;而中国在海洋方面是弱项,更应该发展,这对国家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都将起到长远重要的影响。浙江经济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重要成员,在有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支持下,发展将会更快。舟山作为我国唯一的群岛型设区市,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明显,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全力打造国际物流岛,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探索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对于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岛开发模式具有特殊意义。区位优势明显
舟山群岛风光图(20张)舟山新区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扼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型交汇要冲,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现已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集疏运网络,其中普陀山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厦门、晋江等多条航线;海上客运通达沿海各大港口城市,远洋运输直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总长近50公里的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全线通车,使舟山本岛及附近小岛成为与大陆连接的半岛。此外,还有多条高速客轮航线、汽车轮渡航线与上海、宁波连接,水、电、通信实现了与大陆联网,全市口岸开放面积1165平方公里。现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已确定三大战略定位、五大发展目标、七大重点产业,并将形成陆海统筹、重点突出、功能明确、协调发展的“一体一圈五岛群”的空间结构。[2]产业特色鲜明
著名渔港——沈家门渔港舟山一直围绕“海”字做文章,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医药、海洋渔业等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08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1048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4%,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0.0:46.2:43.8,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的传统渔业经济向综合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变。临港工业初具特色:已形成了以船舶修造、临港石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为支柱的海岛型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到832.6亿元,造船能力已突破500万载重吨,产值达到319.2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港口物流步伐加快:已由地方小港口发展为区域性水水中转大港,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59亿吨,海运业运力达到293万吨,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海洋旅游推陈出新:舟山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观音文化节等影响不断扩大,海岛海洋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2008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16万人次。海洋医药不断创新:涌现出一批以浙江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型、创新型海洋药物、食品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国际优势明显。海洋渔业加快转型:从传统的以捕为主逐步向捕、养、加、销一体的现代渔业转变,以舟山震洋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集水产捕捞、加工、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型综合性企业也颇具规模。水产加工业年产值在150亿元左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舟山市领导下了决心,要请国内外最好的专家,做出最好的规划,在这份规划中,要体现出舟山每一寸海岸线的含金量。相关记者采访舟山市发改委海洋综合开发办专职副主任应仲民,他正处在开心且高效的工作状态。他说,作为全中国的新特区,舟山的规划,着眼点已不再仅仅为了提升GDP,而是力图利用舟山独特的战略地位、海洋资源,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舟山搞好了,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其经济带动能力,最远甚至要到东北亚。重任在肩,在新舟山规划中,瞄准的是新加坡、香港这样的世界一流港口城市。并舟山将广发英雄帖,邀请海内外区域经济达人,为舟山的未来把脉。《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的编制方是一家“国字号”的机构,中国国际咨询公司,规划的政策要求将参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这个规划预计4月底完稿,5月底上报浙江省政府,并由省府上呈国务院发改委。2011年7月已获得国务院批复。区域定位舟山市海洋资源占全省全国比重舟山市数量 占全省比例(%) 占全国比例(%)岛屿 1390个 45 25.7海域面积 11万平方公里 42.3 3.7
舟山市临城新区(舟山新城)海岸线总长 2444千米 35 7.6深水岸线 279.4千米 55.2 18.4舟山是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被誉为“千岛之城”。在2011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涉及舟山的内容被单列一章,用1600余字勾勒了舟山的未来定位: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建设海洋科教基地,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4]综合保税做中国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舟山已动手。2011年8月,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挂牌。
舟山市沈家门城区(普陀城区)在舟山码头装卸的有石油、煤炭、矿砂、粮食、化工品、集装箱运输六项大宗商品,2011年多达2.21亿吨。有了交易中心,这些东西不光在舟山运,还将在此就地交易,买卖双方缺钱,还能获得贷款服务。每日的交易价码及对大宗商品未来的价格走势预期,将编成指数发往全世界。紧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舟山保税港区获批存在难度。罗宁说,设想中的舟山保税港区走的是差异化路子,上海、宁波以集装箱货物为主,舟山将侧重大宗散货。[4]自由贸易自《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后,浙江海洋学院的学术团队对浙江海洋
定海古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唐洪森教授指出,世界上自由贸易区大多建在海岛、海岸线、港口,而舟山作为群岛城市,有着得天独厚、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地理优势。现今,我国已经建设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都不是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现实形势客观上要求在我国建设自由贸易区。因此,把舟山群岛新区建成继上述三大新区后的第四个新区,而且是自由贸易区,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第四节——“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有如下表述:“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建设国际物流基地,打造国际物流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要创新口岸监管模式,规划建设“一港多区”保税港区。加快港口开发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铁矿砂中转贸易、煤炭中转加工配送、油品中转贸易储存、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转储运加工、集装箱中转运输等六大基地,推进航运业发展,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 到2015年,力争全市海运运力达到800万载重吨,其中参与国际航运的船舶运力达到60万载重吨,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吨,港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努力实现舟山港口向综合物流贸易港口转变,建设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国际性、综合型枢纽港和外贸集装箱集散基地。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产业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要以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优化提升,促进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船舶、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临港石化和大宗物资加工等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临港装备、海洋生物、新能源和海水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海洋工程,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积极推进纺织、螺杆、化纤、汽配、电子电机等传统行业改造,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培育有舟山特色的涉海类建筑产业。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商贸服务、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促进商贸业态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一批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扶持渔农业龙头企业,健全产供销一体的渔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
舟山人居环境打造海洋科技、教育和人才集聚高地,是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的关键。要全面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海洋科技领军人才集聚等重大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海洋经济人才高地。 要以海洋科学城为载体,深化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推进科创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做特做优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加快实施学前教育标准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多样化,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强市。 5.甘肃兰州新区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距西宁198公里,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现有总人口10万人。2012年8月28日,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2012年9月13日,兰州市政府与碧桂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老城新区。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座中四联,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开阔,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交通便利,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吉利汽车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发展省市党
兰州新区规划图委、政府高度重视兰州新区开发建设,举全省、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发展,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已经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规划建设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经过5—10年的建设,兰州新区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4]规划《
兰州新区规划图总体规划》确定了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即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总体目标是兰州新区要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西部区域复兴的重要增长极,兰州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规划范围为兰州新区全域,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规划研究、产业布局和城乡统筹。[5]兰州新区未来顶层设计的终极定位,应该是:未来之都,千湖之城。定位“未来之都”就是树立了发展新兴产业的旗帜,有利于新兴产业聚集。未来产业就是新兴产业,兰州已经把新材料产业及新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保产业等为兰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兰州新区已明确提出,建设中要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产业特色和节能环保,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对内对外开放,培育内陆开放型经济;突出改革创新,建设成为科学发展新区、生态示范新区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新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区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整体提升,实现新区建设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协同推进,把兰州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依托兰州加工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和人才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发挥大项目龙头带动作用,集聚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发挥兰州市作为西北内陆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与现代物流中心的作用,积极拓展经贸、文化交流,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建设成为面向中亚、西亚的区域性国际交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承接重点,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技术装备先进企业,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资源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兰州新区获批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为兰州乃至全省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兰州新区根据资源和生产要素禀赋、区位条件以及新区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发展中所承担的功能,确定了四个重要发展方向。[6]
新区2号湖实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高标准,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形成新区和老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通过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适度带动老城区人口转移,妥善安置舟曲灾区易地搬迁居民。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新区建设,促进辖区现有农民逐步融入城市,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大与中亚西亚及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的经贸合作交流,努力在扩大开放中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支持兰州新区内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6.广东广州南沙新区2012年9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28号),原则同意《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9月12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批复设立广州南沙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至此,广州南沙新区成为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定位及目标: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2011年8月2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政府在北京联合举行“广州南沙新区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成果发布及研讨会,提出广州南沙新区的总体战略是,用40年左右时间,将广州南沙建设成国际智慧海滨城市、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在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化等方面达到香港及其他国际先进城市水平。届时,南沙新区人口稳定在240万人左右(2010年人口普查登记对象30万人左右,编者注),经济总量达到18000亿元人民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至90%。 这次发布标志着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在理论研究层面获得了重大突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南沙新区发展总的战略定位是: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国务院批准《规划》的规划期是2012至2025年,在整个建设期中《规划》也规定开发建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而且明确了这两个阶段具体的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从2011年到2015年,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到2025年。[1]南沙建成国际智慧滨海新城广州南沙新区规划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中提及的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之一,其余两个分别是珠海横琴和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于2009年发布,深圳前海综合规划出炉。2011年9月15日至16日广州市召开的南沙新区开发建设现场会消息,由广州市规划局、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南沙区政府联合成立的工作组首次透露了《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依据该规划,南沙新城初定规划范围为沙湾水道以南,总面积803平方公里,空间布局将以中、北、西、南四大城市组团铺开。审查会认为,南沙依托广州进行开发建设,远期可与广州现有市中心形成双中心,该规划若通过,南沙或将“扩容”。南沙现有面积为527.65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39.5平方公里。其中,北部组团约130平方公里,
南沙新区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由汽车制造基地、高新技术园区三大子功能区组成,广汽集团旗下的广汽丰田就设在南沙区,年产能达36万辆;西部组团约19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由装备制造业区、岭南小镇文化旅游区、生态农业观光区三大子功能区组成;南部组团约26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由南沙国际保税港区、海洋高新技术区、岭南水乡示范区三大子功能区组成;中部组团约22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由中心湾区、湾区交通枢纽商务区、城市综合服务区、钻石水乡示范区和合作配套区五大子功能区组成。粤港澳融合区南沙新区规划方案将广州沙湾水道以南、原属番禺区的大岗、榄核和东涌三镇划归南沙新区管辖,规划人口规模200万人左右。这一方案未将东莞两镇和中山四镇纳入,。调整后,南沙新区规划总面积为80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3平方公里。这一区划调整尚需争取国务院批准。规划方案将南沙的功能定位为“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区、探索新型城市化模式的先行区、创新社会管理的试验区、率先形成与港澳营商环境接轨的融合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服务的共享区”。未来,南沙新区将大力发展商业商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航运物流和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及高端临港工业和海洋产业。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建设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广州南沙新区将成国家级新区,并赋予省级权限,提出要站在“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世界级的城市群”的高度规划。建设成新型的滨海新城。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新区之后第6个国家级新区 7.陕西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要把建设西咸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探索和实践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为把西安建设成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发挥积极作用。西咸新区建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人才集中、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着力统筹科技资源,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总体规划新区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在新区形成“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河: 渭河两带:五陵塬遗址、周秦汉都城遗址。四轴:沿正阳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对接西安钟楼南北线,构建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以沣泾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以红光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东西主轴带,完善大都市发展格局; 以秦汉大道为轴带,连接秦咸阳宫与汉长安城遗址,构建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五组团: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泾河新城。规划定位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发展规模人口规模:2015年城市人口150万人;2020年城市人口236万人。用地规模: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空港综合保税区空港综合保税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最为重要的空港型现代服务业基地的功能核心,占地2平方公里,将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发展紧密结合,提供国际口岸、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基本功能,以及国际快递、国际中转、物流增值服务、国际贸易及展示、国际商务等衍生和增值服务功能,打造面向欧亚辐射全球的世界一流综合保税区。先期规划建设0.8 平方公里保税区启动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网外事务服务办理中心、围网内多层立体仓库、3座单层仓库、6座出口加工工业厂房、奢侈品展示中心、奢侈品仓库、海关国检查验仓库、卡口、监管设施和室外工程等,建筑面积约33.73万平方米。空港临空产业园区